昆明列举网 > 教育培训 > 继续教育 > 自成一派的董氏奇穴与传统针灸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
昆明
[切换城市]

自成一派的董氏奇穴与传统针灸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

更新时间:2022-05-25 16:29:19 浏览次数:344次
区域: 昆明 > 石林
地址:保定
别具一格 自成一派的董氏奇穴与传统针灸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?

董氏针法别具一格,自成一家,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。

应该说,董氏奇穴是传统中医这块土壤中长出的一朵奇葩,与十四经穴相映成趣,其理论渊源与《内经》一脉相承。因其源于民间,集数十代人智慧之大成,所以临床应用更重实效性,因此在取穴、针法、诊法、理论及方面又有其独到之处,可与传统针灸相互印证。

先来看看董氏奇穴的取穴规律

取穴规律

董氏奇穴号称740穴,真正公开的尚不足200穴。分布在手指(一一部位)、手掌(二二部位)、前臂(三三部位)、上臂(四四部位)、足趾 (五五部位)、足背(六六部位)、小腿(七七部位)、大腿(八八部位)、双耳 (九九部位)、头面 (十十部位)以及前胸、后背等12个部位,脉络清晰,有章可循。

取穴规律

(1) 贴骨分布: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,讲究贴骨进针。现代研究表明,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,董氏奇穴讲究贴骨针刺,针感强,显著。如妇科、还巢二穴贴骨进针,久年不孕有;灵骨、大白偏瘫及坐骨神,贴骨缘进针。董氏奇穴在久病,重病及病位在骨的疾患时.多贴骨取穴。

(2)穴位组合: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。如胸腹及后背穴位,均以组合穴出现,多用刺血针法,取穴灵活,安全有效。再如驷马穴、上三黄,下三皇、外三关等,均为三穴并列,跨越身体某一区段,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,尤其在脏腑病变时,多在大腿部取组合穴施治,其临床效应之快捷,非传统经穴可比。如通关、通山、通天三穴组合称为三通穴,心脏疾患以及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均有。

(3)命名朴素:董氏奇穴之命名,朴素直观,容易掌握。如正筋、正会、肩中(以部位命名);木火、水金、土昌(以五行命名); 明黄、天黄、肺心(以五脏命名); 妇科、眼黄、肝门(以命名)。

(4)正经奇穴: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“正经奇穴”,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,才会独创数百奇穴,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。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,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,更是出神入化,妙趣横生。恩师常常告诫:“要想精于董氏奇穴,必须读通《灵枢》,董氏门生不可不知。”董氏奇穴看似繁杂,却有其内在规律可遵循,易于掌握。杨师常说:“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,常用奇穴二、三十个足矣。”

董氏奇穴特色针法

董氏奇穴特色针法

一、“倒马针法”

即采用两针或三针并列的方式,加强的一种特殊针法。两针并用为小倒马针,三针并用为大倒马针。具体操作可依序扎针,均以得气为度。董氏奇穴有很多穴本身即是组合穴,需要倒马应用。每穴均以得气为要。十四经穴亦可应用倒马针,如内关、间使同时取穴。倒马针法的应用.是董氏奇穴的独创,临床各种痛症及脏腑病变,非凡。

二、“动气针法”

即动引其气之义,即在某个特定穴位进针得气后,边捻针边令患者活动的方法,病痛往往可立即减轻,表示针穴与之气相互通应,起到疏导与平衡作用,停止捻针后,视情况留针或出针。如果病程短,放果好,可立即出针;若病程较久,则宜留针,其间必须捻针数次以,同时令病人不断活动以引气。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,或属气郁、神志病变,则可同时配合胸腹,亦可令患者作自然的深呼吸,或用意念引导,使针穴与之气相引。动气针法适用于肢体病变、脏腑疾患及各种神经、精神疾病。

三、“牵引针法”

即先以健侧远端取穴为针,再于患侧远端取相关穴位作牵引针,然后两端同时捻针,交互感应,遥遥相引,这样必在两穴之间,再配以动气针法,通而调之,往住立见奇效。如膀胱经型的坐骨神,先取健侧手上的灵骨、大白二穴为穴,再于患侧远端取膀胱经之束骨穴作牵引针。牵引针法真正起到了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的作用。

倒马、动气、牵引针法,其术简单,其理深奥,看似至简至易,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,能大限度、快速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,集中定向冲击病灶,使诸多、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。

四、不定穴针法

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,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。不论病有多重,只要有病,就必有其治法。董公常云:“病非人身素有之物,能得亦能除,言不可治者,未得其术也。”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,取穴无定处,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?(知象则理在其中),正所谓“睹其应,而知五脏之害”。董公遇到,必凝神入定片刻,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,往往针到病除,立见奇效。

昆明继续教育相关信息
注册时间:2020年12月15日
UID:714632
---------- 认证信息 ----------
手机已认证
查看用户主页